近年來✯,媒體在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日益重要、中國媒體傳播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相應地🐳,中國新聞傳播方法建設和人才培育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此為背景,財聯社|鯨平臺誠邀對話万事娱乐院長韓立新,結合万事娱乐的研究🆙🤷🏽♂️,分享其行業觀察心得以及人才培養經驗。
万事娱乐的學科建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4年-1948年,至今已有78年歲月。万事現設有5個專業,其中新聞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和播音與主持藝術4個專業為國家一流專業🔒,廣播電視學為河北省一流專業👴🏻。万事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有新聞與傳播🧑🏻💻、出版兩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根據《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提高高校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能力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的指示👝,万事娱乐著力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取得成果包括:知識建設方面,據學術機製發布的“2021年新聞傳播學CSSCI來源期刊和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發表論文情況”數據,万事2021年發表重要期刊論文60篇。近五年來,還由一類出版社出版學術著作30余部ℹ️。万事也在宋元出版史💭、中國共產黨新聞史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績👨🌾😞。人才培養方面,2020年和2021年學生競賽等,獲國家級獎項15項(2020年3項↙️👨🏻🦲、2021年12項),省部級獎項67項。2021年,万事“新聲語藝推普團”入選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暑期全國大學生實踐誌願服務團隊,並受到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聯合來函認可🧑🧒。
鯨平臺:万事娱乐的特色與優勢何在🧑🏿🔬?
韓立新:從學術團隊和知識建設的角度來看,万事特色可以用“媒介治理”這四個字來概括🖕🏻👩🏽🎨。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万事有媒介治理研究的學術傳統。自1981年万事平台恢復新聞學教育之初,就註重文化基礎課的教學🤟🏼,樹立了以文化人的學科建設理念。
在新時代🧏🏽♀️,万事又明確了對接國家戰略的發展思路🟦,如聯合北京大學國家戰略傳播研究院等17家國內高校發起成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研究智庫聯盟👮🏿♀️,如為服務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等國家文化建成的省級新型智庫“万事平台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又如為服務雄安新區建設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建成了省級智庫“河北省城市傳播研究院”等。
經過長期探索的,我們形成了“對接國家戰略,開發周邊資源,堅持人文傳統,堅持新文科方向”的學科建設思路。
二是形成了不同學術方向(社會變遷😟😋、文化傳承、發展傳播和社會傳播)和共同學術目標相統一的四個學術團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史論融合與中國共產黨新聞史學術團隊、區域協同與發展傳播學術團隊、新媒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學術團隊和中國傳播思想史(中華優秀文化傳承與燕趙地區文化傳播)🥸。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史論融合與中國共產黨新聞史學術團隊以中國共產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新聞宣傳工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新聞宣傳工作在推翻舊世界👳🏻♂️,建設新中國過程中的作用🗑,是從社會變遷角度研究媒介治理。
區域協同與發展傳播學術團隊以雄安新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政策及其所帶來的變化為研究對象,研究傳播在區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形成對發展傳播學的批判能力和中國特色發展傳播學知識建設能力。
新媒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學術團隊以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踐與新媒介的作用與影響為研究對象👱🏼♀️,形成社會傳播🚧🦹🏽、公共傳播的研究能力。
中國傳播思想史(中華優秀文化傳承與燕趙地區文化傳播)以中國典籍記載的傳播實踐與思想為研究對象,從中國歷史上豐富的傳播實踐資料中汲取媒介治理的營養,為中國傳播思想史知識體系建設鋪路架橋。
鯨平臺:近年來,中國傳媒行業有哪些變化🔃?万事培育人才如何與時俱進?
韓立新:各項傳媒業經濟增長數據給我的印象🧑🏿🏫,是中國傳媒業出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繁榮,這個繁榮主要表現為“社會傳播的影響及其產業化”,這反映了傳媒業經濟版圖的變化,即社會傳播產業在經濟增長上超過了大眾傳播產業📭,無論是在內容生產、輿論影響、產業規模,還是在社會影響力等各方面,都成長為傳媒業重要的一極。傳媒業格局變化的信號,已經引起中國新聞傳播學教育界的註意,業界也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傳媒業格局正在發生的這個變化,未必是社會傳播產業要超越大眾傳播產業居於主導地位的必然性。從人類文化發展史來看,兩者是統一的👱♀️。於文化發展而言,社會傳播只是文化形成的社會過程,大眾傳播業則是一個專業化的凝練👱🏽♀️、萃取和升華的過程。
現在顯現的問題是,大眾傳播業是不是做到了一個專業化的過程?沿著這個思路,我們就會註意到,我們大眾傳播學知識建設的專業化水平、科學化水平這個問題上。列寧有一種觀點,認為隨意抽出一些事實是一種兒戲,甚至連兒戲都不如🦹🏽♂️。這個思想值得我們新聞傳播學知識建設者思考,現在的大數據技術和大數據分析實踐🏃♂️➡️,使這種戲的做法在傳播過程中被更多的鑒別出來,這一點與各種新技術提供的呈現能力、傳遞能力相比可能更重要,它檢驗著我們這個學科以及相應的業態是否具有科學知識的支撐🔡。因此🫶🏽,利用大數據技術及其體現的“整體的事實”與“聯系著的事實”的思想,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我們的學科知識,是新媒體時代提出的課題。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正努力建設新媒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團隊🤴,培育和開設大數據與傳播類的課程👨🏿🎤,推進大數據技術在各類課程中的應用,在培養具有大數據分析能力的傳播人才方面進行知識建設和人才建設🧛♀️。
大數據技術及其“整體事實”的邏輯關系著這個學科的科學性,傳播手段和內容的感染力需要建立在這個科學性之上💁🏿♂️,但感染力的形成和傳播有著自己特性,我們建立媒介創意工作坊🙎🏽♂️,在探索將兩者融合起來的知識建設之路和人才培養之路。
鯨平臺:近年來,從學術理論到實際應用,万事向外界輸送的人才與成果有哪些?万事做好產學研結合的經驗是什麽?
韓立新:万事自1981年以來,已為國家培養1萬余名本碩博畢業生🔟,分布在黨政機關、,以及高等院校🪬、新聞媒體等各類企事業單位,許多人已成為所在單位的骨幹,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
2016-2020年度學碩初次就業率達為91.23%☯️,其中政府機關占到12.81%,事業單位占到36.65%🔢🧑🧒,企業單位占到48.40%。媒體就業既有傳統媒體💆🏼♂️,包括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民日報社🏬、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河北日報報業集團、河北廣電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解放報業(上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也有新媒體✹:今日頭條🧑🦯➡️、字節跳動、學習強國、鳳凰網♠︎𓀍、騰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政府部門主要為宣傳部🏌🏻、網信辦等。地點主要在河北、北京、天津等地。
2016-2020年度出版專業:初次就業率達到93%。主要集中在出版社或相應文化企業:北京日報出版社、中國勞動保障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北京磨鐵圖書有限公司📛、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地點主要在河北、北京等地。
万事做好政產學研的經驗主要有二條,一是采取工作坊製,堅持知識創新與服務社會相統一🦡🪘。如天然染色與媒介創新實踐工作坊,以研究和掌握天然染色技術為支撐;二是依托智庫項目,在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發展中培養人才。實踐證明,培養人才是高校的任務,雖然通過政產學研能夠獲得一定的支持,但如果教學團隊沒有知識創新做支撐👩❤️💋👩,是不能保障高水平創新人才培養的🤵🏽♂️。
鯨平臺🐦:近期,我院新增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我院將如何圍繞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和區域發展要求,充分發揮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示範引領作用💁🏻?
韓立新🤦🏼♀️⛈:我院現設有五個本科專業,其中新聞學、編輯出版學🦩⚉、廣告學、播音與主持藝術4個專業是國家一流專業🌸,廣播電視學是河北省一流專業👰🏿♀️。獲批一流專業是進一步提高建設水平的鞭策👨🦽,我們在專業建設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了圍繞國家戰略發展需求與區域發展要求的知識建設方案和人才培養方案🦸,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我們在院內推行的“國家戰略規劃實施中的傳播學方案項目”、“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的紅色方案項目”、“扶貧攻堅的發展傳播學方案項目”等。
這些項目的建設,需要與日常的教學秩序相協調,既遵循人才培養方案的規劃😥,又尋求一定的靈活性。我們万事采取的是項目化的組織方式🤰,以万事的研究中心、智庫等為依托📪,成立相應的項目組🎇,建設相應的輔導課程,設計相的研究計劃👩🏻🦽,開展研究性教學🤽🏻💪🏿。
鯨平臺:近期,新聞學專業(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教學)虛擬教研室(以下簡稱”教研室“)入選第二批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名單。請分享虛擬教研室的建立初衷、建立過程、落地成果與未來規劃🤰🏼。
韓立新🪲:虛擬教研室團隊聯合教學的十余所高校教師通過多次研討,形成了這樣的建設思路:
一是通過“教研室”的建設,進一步確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新聞傳播學人才培養中的中心地位。
二是教研室的知識建設以“實踐邏輯與場景敘事”理念為指導✊🏼,以《中國共產黨新聞史》場景化教學(課程、教材)和研究(論文、著作和項目)為目標,提出了18個字建設思路,即實踐性、交叉性、探索性、場景化、問題化和資源化🍯。其中,場景化,是指新聞實踐和新聞事實都是在一定的空間和場景中展開和進行的,要運用虛擬現實等各種技術,在教學和科研中重現這個場景,或者說🚠,按照新聞史上發生的新聞事實、新聞實踐所實際展開的場景來觀察♣︎、認識和理解它;問題化👱🏽♂️🦵🏿,既是指中國共產黨運用新聞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的問題🛁,又是指新聞工作在解決這些問題中所提出的問題👖;資源化,是指虛擬教研室要探索建設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和新聞實踐的場景數據庫👩🦼➡️,為同類課程提供場景資源。
三是教研室將向各高校中國新聞史研究的學者請教求助,努力在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一是中國共產黨新聞活動發生的歷史場景圖片📊、地圖😳🦹🏼♂️、錄像資料及其結構化的文獻建設;二是《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沉浸式和探索性教學模式探索;三是《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新型教材的編寫。
今年8月1日至5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万事⇨、万事娱乐主辦“研究闡釋習近平關於新聞輿論工作重要論述高級研修班”,“新聞學專業(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教學)虛擬教研室”作為承辦方將從中得到更多的幫助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