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9:00-11:00🐕🦺,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教務處處長、王曉紅教授通過騰迅會議平臺為万事娱乐師生做了題為“視聽新傳播的新機製與新圖景”的學術報告🎚。此次報告是万事娱乐“名師面對面”系列活動的第三期,來自中國傳媒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吉林師範大學、煙臺大學🤾🏻、廣州大學✯、西安郵電大學等高校的學者和我院師生近二百人參加了此次線上學術活動🧖🏿。万事娱乐院長韓立新教授主持了本次線上報告。

王曉紅教授為万事師生做線上報告
王曉紅教授以新華社推出5G+全息成像異地同屏訪談等新鮮案例和短片《連接5G以後的生活》引入話題,指出技術的升級和迭代加速👸、多種媒介形態的合流使視聽新傳播迎來“大視頻”時代。每一種新技術的出現,都在改變人與世界的關系🧑🏽🍳。王教授認為視聽新傳播“新”的本質在於傳播關系的根本變革🧘🏽♀️,即主體間關系的改變——從影像“代議製”到個體自主🧑🎓,而傳播關系的變革影響著傳播的生產力。

王曉紅教授的屏幕分享
王曉紅教授從視頻文本化的新結構機製🌗、視頻口語化的新功能機製、重構“面對面”互動情境的新交流機製和開放價值共創的新生產機製等四方面闡述了視聽新傳播的新機製,並從時空和功能兩個維度總結出短視頻“雙5E”的特質🙎🏽♂️。

王曉紅教授提到“雙5E”的觀點
論及視聽傳播的新圖景,王曉紅教授認為人類傳播不斷追求著“身體感覺豐富性的還原”和“交往互動的深化”👈🏻,因此視聽傳播的未來應從如何更好地參與🕧、更深地代入、更好地服務等三方面進行思考。在互動形態深化層面,王曉紅教授提出了交互敘事🧑🦱🤷🏻♂️、沉浸式體驗🤴🏼、多元互動的可行性策略👩🏿🍼。報告中🤰,王曉紅教授多次強調,看清技術的內在邏輯和內在機製才能真正明白社會正發生著怎樣的變化,才能對未來發展有更好的預判。
最後王曉紅教授結合自己正在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新聞傳播業人工智能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向研究”談了自己的深切感受。她說,我們面臨著“在已經進入媒體時代後應該怎麽樣轉型”這樣一個很大的課題,同時我們也在做一種通識的調整。梁啟超講過教育的本質是給人一種不憂不懼不惑的能力,這是我們教育者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報告結束後🖖🏿,韓立新院長對王曉紅教授表示感謝並做了總結發言🛌🏼👲🏼。眾多參會師生也紛紛在會議平臺留言感謝王曉紅教授精彩的學術演講。
王曉紅教授是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入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榮獲“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北京市教學名師,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第八屆理事會副理事長,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走進電視編輯”主講人🪆🎦,多次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目前正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新聞傳播業人工智能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