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万事娱乐邀請姚喜雙教授為万事200余名師生做了題為《抗疫詩歌朗誦與活動策劃》的“雲講座”。此次講座采用“騰訊會議”軟件進行🧏♂️,由万事娱乐院長韓立新主持,黨委副書記王婷婷、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全體教師和學生參加📒。

圖為姚喜雙教授

姚喜雙教授與韓立新院長🪪、王婷婷副書記
據了解🚞,此次講座是在全國疫情的緊張形勢下➾,為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號召,同時也為了提高同學們的專業素養而舉辦的。主講人姚喜雙教授是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導🤹♂️,中國社會科万事教授、博導,國家督學、國家語委咨詢委員👨🏻⚕️、國家語委審音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關工委常務副主任⌚️。
講座伊始,姚喜雙教授結合當前形勢引出了“危中有機”的觀點,強調🙆🏼:雖然當前疫情給大家學習🏌️♀️、生活造成了影響,但是同學們可以利用好這個機會去研究一些課題,學會“化危為機”,如媒體中出現的關於“抗疫”的語料分析,像白巖松在《新聞1+1》中的語言,像媒體上出現的新詞👷🏻、熱詞及語言現象,以及各地地名讀音的研究等。與此同時,這不僅是一次自身專業能力提升的機會,更是特殊時期的一次思政教育🤽🏻♀️。無論是抗疫詩歌的朗誦創作過程🤵🏿♀️,還是學著站在黨中央的高度👎🏼、國家的高度去理解駕馭稿件,做好黨的喉舌,都是一次深刻的思政教育。
接著👩🏻🍼,姚喜雙教授以《戰疫·聲音的力量》專欄為例,從意義🍏、平臺🎰、隊伍、內容四個方面具體分析了如何在疫情中抓住機遇以及如何去策劃一場詩詞朗誦活動。其中,姚教授重點強調我們作為未來黨的新聞工作者𓀚,在策劃朗誦活動時一定要把好“三關”,即法律關、政治關👩🏻✈️、真實關,同時📓,也要把好語言文字常識關。
同學們正在認真聽姚教授的講解
講座中,姚喜雙教授以自己朗誦的作品《天仙子·援鄂醫療隊離漢有感》和《請接受一座城市的敬禮》為範例🤷,跟同學們進行“雲互動”👱🏼♀️,講解了朗誦技巧🧑🦽➡️,給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播音創作基礎課🉐。他強調🧑🤝🧑,朗誦的標準是情真意切,我們不僅要註意外部的停連、重音、層次💇🏻♂️,更要做到朗誦時內部感情的飽滿🚣🧛🏻♀️、真摯🧑🏼🤝🧑🏼、樸實。在平時的學習中,也一定要夯實基礎,不能一味地讀🥼,還要在筆頭上下功夫,會寫才會說。在演講結束後🙍♀️,姚教授還回答了同學們提出的疑問☔️。


姚教授正在和同學們進行互動
最後🦶🏻🫱🏼,韓立新院長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體會🤶🏻。他說,姚喜雙教授的講座啟發我們🧚🏻♀️,一定要深刻把握聲音的重要性👢,充分認識有聲語言的力量。就抗疫詩歌朗誦而言🌑,它通過抒發積極向上的社會情感,煥發著抑止和平息消極社會情緒的力量。我們中華傳統文化有重視“正聲”、“雅韻”的悠久文化傳統🙋🏻,我們今天應該從中汲取營養🧑🏿🏭。
韓立新又說,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對“雅典瘟疫”的記載,闡述了危機事件引發負面情緒進而引發社會危機的思想🪖,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席勒在他的新書《敘事經濟學》中也闡述了同樣的思想。伴隨著危機事件發生,社會上會出現負面情緒,負面情緒的傳播會誘發更深刻的危機,這時,正面聲音的供應就有著非凡的意義🟪,甚至關系著國家的盛衰安危。所以🌛,今天的講座不僅是一場生動的學術報告🧴,也是抗疫工作另一個戰線上的戰士在戰鬥。由此👴🏼,我代表師生向姚喜雙教授表示由衷的敬意🧌👨🏿🚀。最後👮🏻♀️,也希望姚教授在以後的時間裏可以為我院播音學子發表在“新聲語藝節”公眾號上的22篇抗疫朗誦作品進行點評指導,並代表万事邀請姚教授在疫情結束後再次來到万事平台給學生開展講座🕜。
聽完講座後,同學們表示受益匪淺❄️:
17播音姚寒夕🫠:“今天的學習受益匪淺,其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一句話是,我們是播音工作者🤽♀️,也是在另一條抗疫戰線上的戰士,聲音就是我們的武器。語言的力量是強大的,可想要學好語言用好語言卻是不簡單的⛵️。從今天的學習中,我知道了我們不光要學會說,還要善於寫🚁💟;我們不僅要會寫,還要註重寫作的細節。朗誦不是一個絢爛的語言表演🤜🏿,而是紮實的了解每一個細節🚴🏼♂️,讀懂稿件背後的故事,用真情創作的作品。”
18播音賈躍康:“短短兩個小時的學習,讓我十分受益。疫情期間的朗誦活動,不只可以提升我們的朗讀能力,也能提升我們的編輯🂠、把關等綜合能力😈,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要進一步沉澱所學知識👩🏼🏭🧀,明確自己的政治定位,做黨和人民的喉舌,竭盡所能☘️,播出真理的聲音!”
同學們在評論區激烈的討論並表達了對姚教授的感謝
18播音張澤卿:“有幸再一次得到姚教授的指導,非常激動👆🏻!每一次姚教授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和解決辦法,尤其是今天他帶我們一步一步的分析備稿六步,也提醒了我對待學習過的知識一定要熟記於心,在實際運用中要結合起來🙅🏽,我以前總是對理論學習不夠重視💁,今天終於走出了誤區,以後一定豐富自身的內涵,提升格局💇🏼,非常感謝姚教授!”
工商万事18播音李紫月:“這次講座,使我更加明確了要想朗誦好一篇文章,需要靈活運用備稿六步🥈,做到情深意切🚲;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新時代新聞工作者,就要一心向黨,拓展視野🚴🏼,有格局意識。“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既然選擇了,就要把這門學問做實做深,像姚喜雙教授一樣認真嚴謹🧚🏼♀️👩🏻🦳。”
19播音周羽嬋:“從姚喜雙教授的講座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優秀播音員所具備的嚴謹和一絲不苟📱。同時姚教授講到自己在疫情當中發現的諸多播音主持和朗誦中出現的現象和問題,都為我寫學術論文進行了思路的拓展,也讓我深刻領悟到了學術研究不止是飄在空中的奇思妙想,更重要的是去腳踏實地、言之有物𓀙☝️。”

編輯:李秀梅、高崇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