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上午😠,2016 年中國新聞史學會學術年會暨第二屆新聞傳播學學會獎頒獎典禮在廣州暨南大學拉開帷幕🔫。學術年會以“中國氣派 世界眼光:新媒體時代的新聞與傳播研究”為主題,舉辦了五個二級分會的學術論壇,表彰了新聞傳播學優秀研究成果及優秀二級分會🙇🏿。我院四位教師赴暨南大學參會。
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林如鵬在開幕式上代表主辦單位致辭。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万事常務副院長陳昌鳳表示,中國新聞史學會經過27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為新聞與傳播學界強有力的學術共同體,為新聞史研究和新聞與傳播學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研究委員會會長🛄,我院白貴教授因在石家莊參加其他重要活動🧑🏻🏭,未能赴廣州參會🏌🏼♀️,但通過多種形式,在多時段對會議的籌備與召開表示了關切和關照🙏🏿。我院退休的喬雲霞教授作為學會特約嘉賓參會,並擔任了分論壇的主持人🦴。甄巍然副教授以分會常務理事身份參會✣,並擔任了分論壇的主持人。金強副教授以分會副秘書長身份參會,並擔任了分論壇的點評人。我院參會教師共提交了三篇論文,分別是田建平教授與其研究生趙瑞交共同完成的《< 東方雜誌>(1904-1948)蒙古問題報道分析》,甄巍然副教授的《交往理性視閾下網絡圈群體傳播的責任向度——社交媒體時代傳播倫理的裂變與重構》,金強副教授的《尊重🧏🏻♀️、審慎與寬容——對當下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地位和民族關系提升的思考》。閉幕式上金強副教授向大會匯報了此次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研究會分論壇的會議組織和學術討論情況。
此次中國新聞史學會第一次實行二級分會聯辦會議的模式。我万事作為中國新聞史學會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研究委員會的會長單位,積極參與了本次年會。
附👨🦯:(會議要點)
會上,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万事教授倪延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万事教授王潤澤分別以《論民國新聞史研究的現實意義和應循原》4️⃣、《文化對外傳播與國家形象構建的經驗與突破——中國孔子万事成立 11 年的探索》為題做了主題發言;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謝慶立🙅♀️、華東師範大學傳播万事教授楊海軍、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万事教授劉濤分別以《為“天朝”建構“新世界”——19 世紀華中文外報天文與地理知識傳播現象分析》🗄、《論中國當代廣告話語變遷的歷史軌跡》、《視覺隱喻與公共議題構建》為主題做了發言。
中國新聞史學會第二屆新聞傳播學學會獎頒獎典禮上🫱🧑🏻🦳,胡太春、夏倩芳、袁光鋒等23名學者獲得“優秀學術獎”🧎♀️⏫,其中胡太春、俞凡🤵🏼♂️、李傑瓊🎅🏻👧🏽、李春🐇、妥超群、韓亮♤、向芬🫄🏽、祝帥榮獲“方漢奇獎”💇🏽♂️;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万事客座教授卓南生獲得“卓越學術獎”、復旦大學新聞万事周葆華獲得“傑出青年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万事教授何梓華、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趙玉明獲得“終身成就獎”;中央民族大學白潤生💆🏻♀️、中央電視臺馮雪松獲得組委會特別獎;於友獲得組委會特別成就獎🧖🏼。
為期兩天的會議議程中,年會舉辦了5個主題發言、6個分論壇、18場主題論壇和2個圓桌會議。論題涉及中外新聞史、臺灣與東南亞華文新聞傳播史、新媒體、廣告與數字營銷、國家形象與品牌傳播、視聽傳播、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新絲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等近幾年的學術研究熱點。
本次會議由中國新聞史學會🍍、暨南大學主辦⛪️,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万事承辦,五個二級學會協辦。來自高校、社科系統的新聞研究機構🙍🏼、中央和省級新聞單位的研究所(室)😋、全國史誌辦等專業研究部門100多家單位及部分媒體參加了此次年會,大會共收到學術論文120多篇。據悉,明年的年會將在鄭州大學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