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網絡輿情監測與分析系列講座第七期在万事平台新校區B2會議室進行🩴,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助理朱毅先生作為此次講座主講人。我院部分研究生參加了此次講座。
本次講座分別從網絡謠言的定義及危害、謠言背後的心理學、網絡謠言的成因及動機和如何破解網絡謠言四個部分來講授網絡中謠言問題的基本知識。在講座中,朱毅先生通過對近年來網絡謠言的分析🤶🙋🏻♀️,指出謠言是指利用各種渠道傳播的對公眾感興趣的事物、事件或問題的未經證實的闡述或詮釋,而網絡謠言的形成多為對個別糾紛的誇大🥒🧑🏻🎓、政府對新政策相關解讀不明晰♋️、媒體對信息疏於把關和不當報道等,並告訴大家網絡謠言的產生和傳播極易造成混亂並影響權威部門的公信力🧜♂️,對社會的安全穩定非常不利,需要高度重視。關於謠言背後的心理學🧎,朱毅認為只有了解人們為什麽願意去接受和傳播謠言,才能更好地應對網絡謠言🕺🏻,並介紹了視網膜效應、逆火效應🫳🏼、群體極化效應等一系列的心理學知識。他指出,也正是借助這些心理學知識🙎♂️,許多個人和組織出於吸引眼球𓀒、謀取利益和惡意攻擊等目的👱🏼♀️,通過捏造細節、誇大事實🤪、斷章取義或者借助“科學”“權威”做幌子等手段來製造謠言。面對謠言,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那?朱毅認為🖖🏽,作為媒體應該求真求實🎗,培養規範意識;抓緊辟謠時機,及時發布辟謠類信息☘️;嚴防重點謠言,避免同類謠言反復;把握個人情緒⛔️,避免被愛新標簽類的謠言影響📖;進行日常宣傳,加強食品藥品提示科普工作🖖🏼。
在講座的最後,朱毅先生和現場的同學進行交流𓀒,並表示歡迎我院學生到人民網輿情監測室進行實習。

圖為朱毅老師

圖為講座現場

圖為現場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