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平台碩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
院( 中 心 ) : 管理万事
學 科、專 業 : 政治經濟學
研 究 方 向 : 經濟理論
指 導 教 師 : 張三 < /span>
研 究 生 : 李四
入 學 年 月 : 2008年
論 文 題 目 :生產者和消費者信息不對稱對食品安全的影
響因素分析及對策 & nbsp;
開題報告日期 : 2009年6月
研 究 生 學 院
一、 題目名稱及來源
(一) 題目名稱:河北省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變化趨勢研究
(二)題目來源
本文在導師顧六寶教授的指導下,在導師的關於財產性收入課題研究基礎上, 自擬研究題目。
二、 研究的目的、意義及現狀
(一)研究目的和意義
通過本文的研究,期望達到的目的主要有 以下幾點:首先,通過分析河北省居民財產性收入的不同來源,找到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途徑,從而達到提高居民收入的目 的;其次,根據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差距比較,得出低收入群體的影響因素,為達到擴大中等收入階層的目標,並給出提高低收入群 體的財產和收入相應對策和政策建議,第三,實證比較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差距,消除造成財產性收入差距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我國經濟 保持高速的增長,國內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顯著提高,從2000年到2002年開始,我國居民收入中的財產性收入呈現大幅增長的態勢,其增長速度超過了工 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然而在總量上,財產性收入占居民純收入的比重只達到2%左 右,高的增長速度和極低的比重說明財產性收入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通過“創造條件”,如提高城市 居民的工資收入、增加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轉移性支付、完善金融市場及其製度規範、加大培養人民群眾的理財知識等等,可以 提高人民收入,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推動國內經濟繁榮,特別是有利於提高人民消費水平,拉動內需。
黨的十七大報告的“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 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一章中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的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那關註,引起了人們特別是學術界 的熱烈討論。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宏觀經濟形勢的巨大變化,居民收入中的財產性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說 明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結構開始發生顯著的變化,對此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具有重 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於社會主義個人收入分配理論。在社會 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實行的是“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財產性收入就屬於多種分配方式。財產 性收入的提出就發展 “多種分配方式”的內涵和強調了它的重要性。隨著個人收入及財產數額的增多,財產性收入由幾乎可以忽略 不計,發展到現階段的高速增長,在實踐上增加了人們擴大收入來源的途徑。對於中低收入階層的人們來說,積極努力的創造、擁 有財產性收入能夠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縮小與高收入階層的收入差距,有利於促進共同富裕。
因此,以社會主義收入分配的相關理論為 基礎,研究現階段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的來源、差距及發展趨勢是有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