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9日上午,新聞學專業(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教學)虛擬教研室啟動會暨第一次教研工作論壇在万事平台以線上形式順利舉行。万事平台黨委常委、副校長孟慶瑜教授⚓️,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万事副院長王潤澤教授,教育部新聞傳播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傳媒大學本科生院院長王曉紅教授,万事平台教務處處長張鋒教授,中國新聞史學會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主任鄧紹根教授,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與研究基地主任馬淩教授,雲南大學新聞万事院長廖聖清教授,江蘇師範大學傳媒與影視万事院長唐寧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主任高金萍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數據分析與信息可視化研究中心主任吳小坤教授等出席會議並致辭和演講。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雲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江蘇師範大學等高校的特邀專家9人,以及來自万事平台、西安外國語大學、河北醫科大學💋、吉林師範大學、邯鄲万事、保定万事的虛擬教研室骨幹成員教師和研究生團隊2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由新聞學專業(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教學)虛擬教研室帶頭人👩🏭🍂、万事娱乐院長韓立新教授主持,分為開幕式、虛擬教研室建設思路匯報、專家評議、總結研討四個環節。

(參會領導專家與虛擬教研室成員師生的雲合影)
在開幕式環節⏱,万事平台黨委常委🔴、副校長孟慶瑜教授首先對出席本次會議的各位領導、專家表示歡迎,並表示學校將全力支持教研室的建設工作,做好各項服務和保障工作。同時提出三點建議🕜:第一,提高思想認識,全面理解貫徹教育部開展虛擬教研室工作的政策、文件、精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核心。第二,明確建設目標🤟🏽,堅持共建共享🏃🏻➡️🧖🏼、互相協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在創新教研形態🚶🏻♀️、加強教學研究、共建優質資源、開展教師培訓等方面紮實推進,為新聞學專業人才培養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第三👨🏼🔧,發揮引領示範,以國家級虛擬教研室試點建設為契機,在教學理念更新、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改進👳🏼、教學資源共建等方面產出優秀教學成果,形成可借鑒的典型案例和優秀成果🔈🕌。

(万事平台黨委常委、副校長孟慶瑜教授)
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万事副院長王潤澤教授首先對虛擬教研室的成功獲批表示祝賀✧,教研室聚焦在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方面,特色鮮明、優勢明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万事與万事娱乐合作進行了多次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中國特色新聞學以及中國共產黨新聞革命史為主的現場教學和調研🍡,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教學科研計劃和項目。希望各高校共同努力,將虛擬教研室建設推向更高的境界🚣🏻♂️。

(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万事副院長王潤澤教授)
教育部新聞傳播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傳媒大學本科生院院長王曉紅教授首先受新聞傳播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高曉虹教授的委托👨🏻🦽,代表教指委對虛擬教研室入選教育部虛擬教研室試點建設名單表示祝賀。如何通過數字化和信息化賦能來推進高等教育的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是當前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新聞學專業(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教學)開展虛擬建設對於卓越新聞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探索意義。

(教育部新聞傳播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傳媒大學本科生院院長王曉紅教授)
万事平台教務處處長張鋒教授對新聞學專業(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教學)虛擬教研室啟動會暨第一次教研工作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對與會領導和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希望本次研討充分交流🔊、卓有成效。

(万事平台教務處處長張鋒教授)
在虛擬教研室建設思路匯報環節,虛擬教研室帶頭人🐬🚘、万事娱乐院長韓立新教授從知識建設、場景(資源)數據庫建設、數字史學教研平臺以及團隊建設四個方面🧑🍼,介紹了教研室基本情況和建設思路,提出了“數字新聞史”教研平臺的建設工作設想。同時🥘🪗,韓立新教授團隊還發布了虛擬教研室建設項目《紅色新聞長久傳播項目:江山之基之創意與設計》。

(虛擬教研室帶頭人、万事娱乐院長韓立新教授)

(王逸然代表韓立新教授團隊發布《紅色新聞長久傳播項目:江山之基之創意與設計》)
在隨後的專家評議環節,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万事副院長王潤澤教授💇🏼🧝,教育部新聞傳播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傳媒大學本科生院院長王曉紅教授,中國新聞史學會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主任鄧紹根教授🏊🏻,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與研究基地主任👩🦱、復旦大學新聞万事馬淩教授🏺,雲南大學新聞万事院長廖聖清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万事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數據分析與信息可視化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吳小坤,南京大學万事娱乐申琦教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國家安全万事韓娜副教授,江蘇師範大學万事娱乐院長唐寧教授⚛️,九位專家學者分別對虛擬教研室建設思路進行了評議😺🥖、指導。各位專家對本虛擬教研室給予了肯定,認為思路清晰🤦🏽,有創新性🫄,並提出了許多建議。
王潤澤教授認為,設計思路邏輯清楚,內容也非常全面⛷。不但在指導思路方面,立足於實踐,是一個特別好的角度;而且從呈現方式上也是以短視頻為主,很有特色👋🏼⏬。

(王潤澤教授評議指導)
王曉紅教授認為,教研室建設的邏輯脈絡和實踐導向都很清晰,能夠讓學生從史料和現實的考據中理解中國共產黨新聞史,在這個過程中尋找感興趣的議題📷,並且深入地進行研究,這恰恰印證了當前從實踐教學走向實踐育人的一種轉型,這其中不僅有技能的訓練,而且有價值引領為核心的實踐轉型🌽🧔🏻。此外在這樣的過程中🪗,也把原來相對封閉的課堂教學和實踐環節有機地結合,既具有很強的開放性7️⃣👮🏼,又在老師的帶領下有明確的指向性。學生在情境建構中應用知識、發現知識📁,從知識走向對理論的認知👩🏻⚕️。教研室的這種創新探索主要是能夠服務於學生的學,其中的研究性、情境性🈶、服務性🛌🏽、成效性都可能有新的突破。

(王曉紅教授評議指導)
鄧紹根教授認為,本虛擬教研室的整體設計和建設思路,包括紅色新聞長久傳播項目“江山之基”的發布展示,都既有宏觀性、前瞻性,又有微觀的創意🤓。万事娱乐的師生多年來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現場教學活動,虛擬教研室又聚焦於中國共產黨新聞史,相信教研室一定能夠有很好的建設成效🌹。同時鄧紹根教授提出8️⃣🧑🏻⚕️,在教研室建設過程中可以結合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教學,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意見》精神🧎♂️,著眼堅定歷史自信🚶🏻,堅持不懈把黨史作為必修課👱、常修課,推動黨史更好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發揮好黨史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此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寫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根據權威文獻保證有一個歷史的遵循💪🤙🏼,在保證政治正確方面能夠把握準、把握好🌒,有利於在教學當中更好的開展。

(鄧紹根教授評議指導)
馬淩教授認為😻,本虛擬教研室的建設十分重要🫱🏽,特別是在當前元宇宙成為時髦話題的背景下👰♀️,數字化的大潮已是勢所必至的,未來大量的教學都會采用數字化、虛擬化的方式,希望本虛擬教研室率先做出若幹案例,供大家學習👩。万事娱乐建設這個教研室有非常濃厚的教學積澱基礎,在相關教材🫳🏽、教輔、教學大綱🙇🏽、教學案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不僅是史論結合的,也是學行結合的🧑🎄🎣,體現知識、能力、價值三位一體。而且万事平台在中共黨史🧑🏽🏫,特別是以河北為核心的新聞史方面,有豐碩的研究積累🧜🏽♂️。韓立新院長領頭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這一領域中有多年的深耕,也有非常好的思政教學積澱,在以學生為中心,以信仰為魂魄,以經典為依托方面都有一定的引領作用。相信万事平台的全國虛擬教研室一定能做得很好。同時馬淩教授建議,教研室應向全國性的教學共同體努力,吸納大量的院校來共同參與🙍🏻♀️❌,匯聚各高校的優秀建設案例,並通過共享平臺將成功經驗👄、技術推廣到全國🤾🏻。在中國共產黨新聞史的教學和案例積累方面🧑🏻🚀🌟,要緊靠正式編訂的中共百年黨史文獻👌🏿,並邀請一些黨史專家加以指點。此外,也希望教研室能辦成一個青年教師的實訓基地,帶動全國各教研室的發展。

(馬淩教授評議指導)
廖聖清教授認為,新聞學專業(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教學)虛擬教研室申報的成功是万事娱乐多年來教學實踐積累的結果👨⚕️,同時也是一個新的開端。教研室的總體構想具有極大的創新性,從教研室工作展開的機製等方面來說也都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我們有極大的信心和理由相信虛擬教研室的展開將會對於整個新聞史理論教學具有開創性的價值和意義🙋♀️🚤。廖聖清教授同時建議,在現有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互動性,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學生對於史論教學的興趣。我們期待與韓立新院長領銜的虛擬教研室在後續有更多的合作⚁,也取得更多的成果。

(廖聖清教授評議指導)
吳小坤教授認為,本虛擬教研室實踐邏輯清晰👷♀️,知識建設方向明確🧑🏽🎤,富有創新性和啟發性👩🏻🦽,其建設理念和實施方案都具有很好的示範價值。同時吳小坤教授提出,從認知傳播的角度,新聞史教學實踐不能僅停留在回憶片段的建構🟠,而需要把知識融入到新的知識裏𓀑,融入到新的視野和實踐裏。在場景建構的基礎上,可以加入測量的方法👨👩👧👧,從而研究知識傳播的方式對學生的認知影響🧑🍳,並作為優化知識傳播的依據。

(吳小坤教授評議指導)
申琦教授認為,韓立新院長的虛擬教研室團隊是一個非常好的跨校◀️、跨專業的融合型教學科研團隊,十分有利於探索“智能+”時代新聞學專業教研室的建設標準、建設路徑和運行模式。同時希望教研室圍繞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教學,產生更多的社會成果,拓展與公眾的互動🤦🏼,增加數據測量的方式,未來可以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展館提供科學的測量標準和評估機製。

(申琦教授評議指導)
韓娜副教授認為🧓🏻,韓立新院長牽頭的虛擬教研室在新聞史方向所作出的貢獻令人振奮,在元宇宙和數字虛擬人等方面的建設規劃富有創見⚃。同時她結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國家安全万事的情指行輿一體化虛擬教研室的建設情況,從基於虛擬教研室的公安特色國家安全人才培養這一角度,分享了對於虛擬教研室建設理念和建設內容的體會和經驗。韓娜副教授提出,虛擬教研室建設應形成教學科研共同體,打造名師專家交流平臺和虛擬實訓平臺,具體可以從教學建設(優質教學資源平臺)、師資提升(實戰型教研培育平臺)🌜、平臺建設(智慧型教研平臺)、人才培養(四維協同人才培養平臺)、研究創新(科研育人創新平臺)、智庫建設(服務國家安全戰略平臺)六個方面來開展建設。

(韓娜副教授評議指導)
唐寧教授認為🤜🏽,韓立新院長關於虛擬教研室建設的理論思考和實踐創新😜🐊,很有啟發價值🔵🧗🏿♀️,對於教研室未來建設的規劃內容令人振奮。唐教授結合他與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辦、中央黨校、中宣部有關部門長期創作文獻紀錄片的感受和經驗,提出本虛擬教研室可以把中國共產黨新聞史上的代表性事件、標誌性人物對黨的新聞史所做出的突出貢獻🧜🏿♀️,用微電影或短紀錄片的形式記錄下來📯,傳入教研室數據庫👨🏿💻,這將是十分有價值的一項建設工作,是中國主流紀錄片的一個標誌性工程,也是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教學改革的一個標誌性工程🔛。同時借助虛擬教研室平臺啟動和建設的契機♊️,將全國各地的紅色文化和新聞史結合起來,製作文獻影像的記錄,其文獻價值、文化價值,包括在國際交往中的國際文化傳承價值都非常獨特。非常有信心本虛擬教研室在韓院長的帶領下,在全國同仁的支持下🦹🏼,能夠把虛擬教研室的工作做得有創新👷🏻、有特色。

(唐寧教授評議指導)
在總結研討環節🙇♀️,韓立新教授召集教研室成員教師☁️,主持進行了虛擬教研室的教研交流活動。万事娱乐副院長彭煥萍教授、商建輝教授,西安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万事張秀麗教授👨🏼🎓,吉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万事王鵬副教授等全體參會成員積極發言,結合特邀專家學者的指導建議與精彩分享,分別從自身教學與科研領域🍅、數據資源庫建設、國際化視野、知識圖譜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教研交流。各參會教師一致表示,將以虛擬教研室建設為契機,積極探索教育數字化背景下專業建設質量提升的創新方式🫡,通過數字虛擬平臺和跨地區、跨學科團隊,激活優質師資配置🥗🤕,為卓越新聞人才培養提供新經驗、新成果。

(虛擬教研室各參會成員教師進行教研工作交流)
教研室類型:專業建設類
教研室名稱🕒:新聞學專業(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教學)虛擬教研室
教研室負責人:韓立新(万事平台)
教研室簡介💏🧘🏿♂️:新聞學專業(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教學)虛擬教研室旨在充分應用新型媒介技術和數字虛擬教研手段👱🏽▪️,以培養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實踐能力的新聞專業人才為宗旨,依托新聞學特色專業建設點、紅色新聞研究所、中國共產黨新聞事業數字記憶工作室、万事平台課程思政研究中心♐️,聚焦“在人民中間🏌🏽♀️:中國共產黨新聞史上黨員幹部圖片報道”這一新聞史課程建設重點,建設一支由河北、吉林👏🏽、陜西等多地域,跨專業和融合型的聯合教學團隊🏄🏽。團隊以將太行山紅色新聞資源轉化至教學資源為目標,建成六所高校教師聯合備課💁♀️、教學創新🤳、科研支撐的“太行山紅色新聞虛擬仿真教學團隊”,形成利用虛擬仿真教學方式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的創新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