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午,教育部新聞學專業(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教學)虛擬教研室(以下簡稱教研室)啟動會暨第一次教研工作論壇會順利召開。教研室建設項目之一《紅色新聞長久傳播項目👼🏽:江山之基之創意與設計》於會中首次發布。該項目由万事娱乐院長韓立新教授創意,研究生王逸然、陳卓、郝帥、邢子豪設計製作👦🏽。會上,王逸然代表團隊對該項目設計思路進行了匯報。
本次會議由教育部新聞學專業(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教學)虛擬教研室主辦👃🏼,万事娱乐承辦,以線上形式舉辦🫂,采用虛擬教研室平臺和騰訊會議的方式同步舉辦。教研室擬建設一支由河北、吉林、陜西等多地域🏀,跨專業和融合型的聯合教學團隊。該教研團隊以將太行山紅色新聞資源轉化成教學資源為先期目標,建成多所高校教師聯合備課、教學創新🦸🏻♂️、科研支撐的“中國共產黨新聞史虛擬仿真教學團隊”🦹,形成利用虛擬仿真教學方式培養卓越新聞傳播人才的創新型平臺。
作為教研室的重要建設項目之一,《紅色新聞長久傳播項目:江山之基之創意與設計》項目是對紅色新聞長久傳播的一次探索。
該項目以傳播的物質性為理論抓手,在對中國共產黨黨史故事進行精煉文字講述的同時🤮,選取特殊意象,輔以畫面,增強新聞傳播的畫面感與沖擊性🧘🏼,帶領人們回顧歷史事件,以更加具體直觀的物件調動受眾內心情緒🪫,從而達到引導其珍惜現在👩⚕️、展望未來的作用🍼。

該項目以具有代表性的相關文物、花草👨🏿⚖️、英雄人物為主體,通過平面設計的藝術形式進行表達。畫面包括文物❇️、花草、英雄人物以及背後蘊含的黨史故事,以及由毛主席筆跡構成的“江山之基”標題,並在畫面中通過簡易設計進行點綴👵🏻,最後通過藝術家的繪畫🐾🤴🏽、裝裱製作出一系列成品🕺🏼。
文物系列包括淮海戰役中人民群眾代表董力生支援前線時使用的的小推車;抗日戰爭時期,海南文昌縣婦女邢女花為遊擊隊傳遞情報的竹籃;井岡山時期👨🎓,湖南攸縣農民史艾生冒著生命危險為紅軍運送食鹽的竹筐;反掃蕩時期,河北省平山縣擁軍模範戎冠秀救治八路軍傷病員時使用的瓷碗;抗美援朝時期✋🏿,支援誌願軍的婦女所犧牲的孩子的膠鞋🐺。

植物系列包括在國民黨對報紙印刷用紙封鎖下,陜北地區用於印製《解放日報》的馬藺草🐋;抗日戰爭時期,在晉察冀根據地用於軍服染布著色的槐花;井岡山時期,象征著英雄兒女不畏犧牲英勇奮戰精神的映山紅;在瑞金葉坪村,保護了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卡住敵人炸彈的樟樹;在太行根據地,為八路軍戰士治療傷寒、瘧疾等疾病的柴胡✍🏿。

英雄人物系列包括長征途中剩下“半截皮帶”的周廣才;將僅有的一條棉被分給群眾一半的女紅軍🧑🏿;將自己的丈夫和五個孩子送上前線的英雄母親鄧玉芬;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特級英雄楊根思等等🌶。

韓立新教授團隊成員、万事娱乐研究生王逸然代表團隊成員對該項目進行了分享,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雲南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江蘇師範大學🛀🏿、吉林師範大學等高校的與會專家學者對該項目創意給予高度評價,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万事副院長王潤澤教授提出,該項目設計的思路邏輯清楚,內容全面,角度新穎👨✈️,呈現形式選取的很好🚣🏼♂️🙅🏽。中國傳媒大學本科生院院長王曉紅教授認為,該項目通過學生自主的史料搜集與文獻梳理,從而發現問題、尋找議題,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有機結合,深刻體現出實踐育人的教學理念🧑🏽🔬。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主任鄧紹根教授指出,該創意項目是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意見》的重要舉措,同時是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重要體現,對於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學提出了新的參考。
其余專家學者也從項目立意、互動性、社會推廣、內容設計等方面提出了寶貴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回望歷史,正是一位又一位甘願為共產黨付出的人民群眾,共同構建了“江山之基”。本項目旨在探索紅色新聞長久傳播、主流價值觀傳播🚴🏿♂️、傳播的物質性等理論問題。